20200526 河南省大田作物智慧生产配套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新闻中心     |      2023-05-09

  原标题:20200526 河南省大田作物智慧生产配套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本报讯 5月23日,记者从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试验成功。利用该系统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农田精准施肥灌溉,而且可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这标志着我省大田智慧生产配套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该所所长郑国清研究员在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省冬小麦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大趋势,但据了解,大部分小麦种植过程中,灌溉用水和各种化肥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水与肥料利用效率较低,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提高水肥利用率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以此为目的,郑国清研究员带领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团队,从2017年承担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主要大田作物智慧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深入研究小麦、玉米和花生精准化种植技术,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已经完成。据介绍,该项目以河南省主要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和花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作物种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能节水节肥灌溉、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农产品监测预警与电子商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从而解决生产上过量灌溉、施肥和喷药带来的产品质量与环境恶化问题及产销脱节等问题。

  针对小麦规模化生产灌溉面积大、麦田环境信息复杂和实时传输难等问题,经过3年科研攻关,郑国清研究团队自主研制出小麦水氮智慧管理一体机,融合小麦大田精准灌溉与施肥软硬件产品,具有鲁棒性高、扩展性强、控制精度高、电气隔离性好、安全可靠、灌溉施肥控制方式多样等特点。该一体机能够按照小麦灌溉和施氮方案,将氮肥用量同微喷灌的灌水时间和次数合理调配,实现了小麦水氮精准调控。目前该系统经周口、商丘等相关示范区试验应用,小麦平均亩增产15.1公斤,亩节约灌溉电费20元,亩节约氮肥4~22元,亩节约人工成本33~35元,通过提高小麦水氮利用效率,达到了节水省肥和省时省工的目的。同时,相关设备已经在河南省天下粮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量产并推入市场应用。

  郑国清研究员说,节水灌溉智能化控制设备能够极大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灌溉作业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应用水氮智能调控技术,能够节约40%以上的劳动力,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随着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经营模式的不断推广,农村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不断加剧,其省工效益亦愈加可观。水氮智能调控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既能克服传统农业旱涝不均的弊端,又有助于提升灌溉施氮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在省重大科技专项各参加单位协同攻关下,研发了基于雷达技术的空中昆虫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我国空中昆虫的自动化监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昆虫雷达网的组建;研发了大田作物种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了农情信息发布、数据挖掘与知识可视化系统,通过Web端、移动端App,面向农技人员、农业专家等开展“云+端”模式的大田作物种植信息服务,目前在豫中、豫北、豫南等县市开展了大田种植种肥推荐、生长环境异常监测等技术服务,为示范区提供了完善的种植信息服务,提高了小麦玉米种植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