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种子!_种业_新品种_企业

 新闻中心     |      2023-06-01

  8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其中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9家企业为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6家企业为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121家企业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

  8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据介绍,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企业,历经43年育成,并于2021年12月1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8月10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公示了第一批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72个)、国家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19个)。

  从种质资源到新品种到种业企业,围绕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提及柞水木耳,已经成为金米村、柞水县及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正是李玉团队对柞水木耳产业把脉问诊,为柞水选育出了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

  提到水韵苏米,作为省域公用品牌,自2018年启动品牌建设以来,江苏大米“放心、好吃、营养”的整体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绕不开的是核心品种——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的基础支撑。其中,由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员及其团队培育的“南粳46”品种已被业内公认为国内最好吃的大米,与公认为世界优质粳米标杆的日本“越光大米”相比也毫不逊色。在江苏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吃好大米,就找王才林”。值得骄傲的是,“南粳46”大米品质与“越光大米”品质相当,但单产却要高出一半 。

  养殖领域,比如“华西牛”,历经43年中国才有了新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在此之前,肉牛生产群体供种长期依赖国外,核心种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0%。即便如此,引进的品种也只是二流、三流,根本得不到最拔尖的种源。“华西牛”的育成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更标志着我国肉牛主导品种自主供种难、只能依赖国外的时代一去不返。

  而去年底,我国自主育种的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也打破了西方在这一品种种源上的垄断!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的祖代白羽鸡数量为约100.28万套(一套有10只母鸡,一只公鸡)。从最初的每羽5美元涨到37美元,国内白羽鸡育种企业每年要花费数千万美元,才能从国外引进祖代鸡进行繁育。足以看出,种源被卡脖子,仅仅一只鸡,就能影响千千万万国民的餐桌。

  品牌既是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特色形象、区域文化、农产品综合实力的反映,更是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原点,其实就是我们的种子产业不够强。种子好不好,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好不好。种业整体利润不够高,种子研究的积极性不够,从这个角度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它的原点其实是种业创新,这其中品种培优是核心,品质提升占40%,品牌打造占2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种业振兴的关键。品种培优,既离不开一代一代科学家、企业家的接力付出,更少不了对储备种业人才的教育。随着种业振兴热度的持续攀升,今年,多所农业院校的种子专业深受考生欢迎,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一度“小众”的专业热了起来。过去,农学专业的不少招生计划要靠调剂才能完成。现在,不少考生主动选择种子专业,被第一志愿录取。

  中央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种业振兴,是科研的振兴,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从政策制定、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布局和投入,一步步破解“有没有”“够不够”“优不优”的难题;种业振兴,也是市场的振兴,需要净化市场,一方面加强对假冒伪劣种子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种业品牌建设,培育更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打响种业知名度,分享更多品牌溢价给生产者,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