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看农业】大农业兼具“小而精” 黑土地筑牢“大粮仓”

 新闻中心     |      2023-10-27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丰收时节看粮仓。金秋十月,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宝山镇永贵村立军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玉米大田里,大型机械往来穿梭,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这里正在开展玉米收割作业。

  “现在玉米收割全是大型机械作业,秸秆粉碎后埋进土里,省事儿又省心。”立军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马立军谈起秸秆还田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黑土地保护的初见成效,不仅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加健康,沃土良田更加肥沃,更是稳住了“大国粮仓”,端牢了“中国饭碗”。

  绥化市北林区宝山镇副镇长高彦平介绍,当地黑土地保护主要分为增施有机肥、米豆轮作和秸秆还田三种形式。

  “黑土地保护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地有机肥含量,能够起到松散土壤的作用,使土壤不再板结。我们做过试验,连续3年秸秆还田后,每亩地可以增产200斤以上。”高彦平说。

  眼下,绥化大豆正值收获期。近年来,绥化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稳粮增豆”,大力推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强化管理与服务,多措并举提升大豆综合生产能力。

  “咱们海伦寒地黑土产出的大豆,属于纯绿色有机食品,最突出特点就是蛋白质含量高,并且海伦地处黑土富硒核心地带,大豆硒含量也很高。”金秋十月,绥化海伦市友财农业种植合作社近千亩的大豆种植园区喜迎丰收,理事长陈维友一边查看大豆长势一边说。

  除了绥化市沃野千里、良田万亩的“大农业”,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小而精”的特色农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牡丹江市用全省4%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农业产值,成为了全省种植结构最优、特色农业最强、农民富裕程度最高的地市。

  在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优质的“石板大米”不仅生长环境独特,而且口感细腻。

  “‘石板大米’生长在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台地上。火山灰、腐殖土带来丰富的矿物质、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镜泊湖水自然流淌灌溉,加之昼夜温差较大,造就了‘石板大米’软糯香甜的口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农户梁丽贤向记者介绍。

  随着“石板大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近年来,牡丹江宁安市还在“石板大米”的核心产区,打造响水国际稻米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稻作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也让当地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石板稻田”种出了“致富经”,也为乡村振兴打造出新样板。而在牡丹江海林市新安镇,刚投入使用的“数字农业小镇”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面对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大屏,海林市新安镇副镇长张添打开了话匣子。“通过‘数字小镇’指挥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监测到整个农田各个时期的情况,比如土壤重金属含量、温湿度、降雨量以及病虫害等情况,对农田进行可视化管理。”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让黑龙江的农民种地省心又省力。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超2亿亩,正在迎接一个丰收年。黑龙江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既有现代农业的“高大上”,又有特色农业的“小而精”,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

  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超2亿亩,正在迎接一个丰收年。黑龙江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既有现代农业的“高大上”,又有特色农业的“小而精”,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