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引领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新闻中心     |      2023-12-22

  编者按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率先提出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他组织实施的“专家大院”和“院县共建”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今日本报特刊发韩贵清的署名文章,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位扎根黑土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独特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农业科技这一主题,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总体要求,出台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彻底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顶天,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黑龙江“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主体,必须着力培养大批能够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率先提出并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挺进现代化大农业主战场,通过强化保障措施、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民大培训,有力提高了全省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走出一条科技引领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路。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0年的45%提高到目前的61%,粮食总产由500亿斤提高到1114.1亿斤,实现“八连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把培训农民工作作为科研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和科技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省涌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黑龙江省委书记利用远程教育网为全省广大农民作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专题报告,全省9889个乡镇和村屯的近30万农民同步收听收看了报告;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要求科研部门要结合重大农业技术攻关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为确保工作落实,黑龙江省委还先后从农业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选调67名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到县(市)任科技副县(市)长,协调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的公益性质,将经费形式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全身心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省级财政连续13年每年投入3600万元,支持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了大豆、玉米、水稻、畜牧等12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育成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376个,集成配套组装新技术80余项,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技术资源支撑。2011年,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开展的五大粮食作物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示范实现了重大突破,水稻新品种龙粳31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764.16公斤,被农业部专家组认定为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克单14”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示范亩产达到639.6公斤,可与同熟期的国外品种德美亚1号相媲美;“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小面积示范高产攻关平均亩产达到364.53公斤,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的最高纪录。黑龙江省委书记批示:“认真研究这些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有关成果,对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试验推广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希望农科院不断总结经验,再创佳绩。”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还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万元,设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用于科研院校与各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和培养新型农民,确保科技人员能够长期沉在农业生产一线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